五年级语文《搭石》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搭石》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搭石》说课稿1一、说教材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二、说内容安排
“美”是本文凸显出的最大特色,而美的东西我们总是要细细咀嚼,慢慢体味。所以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课时我将主要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创造美。
三、说学生情况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四、说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五、说教法
本课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文本中那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六、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通过以下二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一)、以“寻找美”贯穿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一开始,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哪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其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然后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已经体会的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想更多的去挖掘出其蕴含的情感美。接着,出示学习导向——“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之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谐之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之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之美
(二)、以“欣赏美”感知文本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将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内涵的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诠释,以达到学生与文字的心灵对话。
1、助人美
(课件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一句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我指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助人美(板书:助人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2、和谐美
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这块内容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指导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句时我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点击成红色引导学生读一读,说说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相机学习生字“绰”,课件出示字典的三种解释,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应该是姿态柔美,然后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通过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地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师生合作着读一读,真切体验“协调有序”。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再变换文字的排列,点击成一首清丽的小诗,读出诗的韵味。(课件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在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幅“一行人走搭石”是 ……此处隐藏2152个字……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之间和睦、谦让之美。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
在学习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之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写_走搭石,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让学生体悟到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说过:好的的一堂课要善于抓点,抓好一个点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所以我围绕主线“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走近“搭石”,欣赏“搭石”,品味“搭石”,本设计突显了这一主线。
板书中的石头由老师课前准备,用时贴上去。其中的词语由学生产生的感受填写。抓住感受到的这些描写村民的人性美的词语,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其次,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积累语言,达到精神与语言同生共长。
本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让家乡场景和人物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五年级语文《搭石》说课稿3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搭石》,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说一说我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课文通过对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赞美了家乡人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有效地展开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离我们有点儿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需要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三、说目标。
1.认识“间、谴”2个生字,会写“汛、挽”等7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把对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受到熏陶。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引导,通过让学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从而受到熏陶。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点。以这篇文章为依托,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观察生活,从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发现美。
五、说教学过程。
1.搭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我通过课题直接引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采用“初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种方式。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3.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不仅布置了巩固课堂知识的题目,还布置了运用所学让学生付诸实践的题目,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谦让敬老过搭石
美好感情的纽带!
热爱家乡赞搭石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我让学生们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明白,美不仅存在于景物中,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默默奉献中。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因为本文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人们的人性美的赞美,所以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读”这一环节的。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个性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如初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读中找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再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在书上找一找。”通过学生的理解朗读,很快就能体会到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过小溪时很麻烦,从而明白了“脱鞋挽裤”的含义,知道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什么过小溪。
3.品读课文时,我的问题是:“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进了作者的心里。
4.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朗读升华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很优美,学生们在朗读时感受到了画面美、音乐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诗。
二、读练结合。
让学生当堂消化文章的写作特点。这一目的我是通过仿写来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不显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赞美具有这样的品质的人。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看作者是怎样围绕着这一句话来表达的。作者描写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写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这时我就势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段话。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我还是有欠缺的。在本节课的最后,因为学生的积极性太高,每个孩子都强烈地想表现自己,所以一度有点失控。
课堂调控能力是一个合格老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