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1 19:21:15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观察物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习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 ……此处隐藏17820个字……特,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简单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观察:指名说说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说前面,有的说侧面)

师:你们猜老师会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为什么同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他们看到的形状会不同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 观察实物,传授新知。

观察后说一说。

(1) 小组观察实物小汽车,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2) 交流观察结果。

(3) 观察课本的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淘气和笑笑也在观察同一辆车呢。大家看他们分别看到了车的什么部位?找一找是第几幅图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淘气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4) 师进一步引导讨论。

师:淘气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车又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准备的小车。

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下面)

请拿起桌上的小汽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讨论,谁来说说我们怎么去观察一个物体。

三、 发展性练习。

看一看,画一画:回家后,根据桌上的茶壶,结合自已的观察把自已的观察结果画在纸上。

四、 作业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际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二、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等。

四、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立体图形,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3、认识正画、上面、侧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与学生交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然后大胆放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接着通过指认立体图形、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的三个面加以理解,最后变换某一物品的摆放方向,请学生再次指认各面,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侧面、上面”是会发生变化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一组梯度式练习题巩固深化。

[出示课件]:

1、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因此,板书为简写知识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

五、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兰兰”、“淘气”、“小红”这三个学生喜欢的数学小伙伴,创设了完整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知识,交流体会。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上,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乐于交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本节课的一些预想,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