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国殇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
1.认识屈原,了解楚辞
2.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情感,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一、解题
国殇,为国事而死。《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而做的一组乐歌《九歌》之一首,它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二、读懂诗文
1.注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被,通“披”,犀甲,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犀,名词用作状语)
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毂,借指战车。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敌若云,言敌人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交,交互。)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g,(凌,侵犯。躐,践踏)
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古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两马叫“服”,左右曰“骖”或“騑”。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霾,通“埋”,埋没。絷,羁绊)
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援,持,举着。枹,鼓槌)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时,此指天意。怼,怨恨。威灵,指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严,猛烈)
出不入兮往不反,(反,通“返”,返回)
平原忽兮路超liáo远。(忽,指原野辽阔。超,通“迢”,迢远。)
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挟,持,挟带)
首身离兮心不惩chéng。(惩,因受挫而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诚,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终,最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神以灵,精神永存的意思)
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2.译文
手拿吴戈啊身穿着犀牛皮的盔甲,战车交错啊短兵器相搏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一样聚拢来,箭矢交互坠落啊将士争先杀敌。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行列,左骖战死啊右骖受刀伤。
车轮被埋没啊战马被羁绊,手举着鼓槌啊敲打着战鼓。
老天怨恨啊神灵震怒,将士被残酷地杀尽啊尸首弃在原野。
将士出征啊不复返,平野广阔啊路途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带秦弓,即使首身分离啊忠心也不改变。
确实勇敢啊又威武,始终刚强啊士气不可侵。
将士战死啊精神永存,您的魂魄啊是鬼中英雄!
三、赏析指导
第1节具体描写将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惨烈战斗,包括两个场景。前四句描写激战场景,突出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后六句描写全军覆灭的悲壮场景,“援玉枹兮击鸣鼓”凸现了将士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英雄形象。
第2节热情讴歌为国捐躯的将士,前四句讴歌将士们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后四句赞美将士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精神。
《国殇》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勇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与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全篇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感。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第一节描绘惨烈的战斗场景,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的手法。
B.“左骖殪兮右刃伤”是说左边的战马倒地而死,右边的战马被敌人的兵器所伤。
C.“出不入兮往不反”表现了战士们出征时义无反顾、誓死报国的决心。
D.“身既死兮神以灵”是说将士们虽然战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存。
2.《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又是一首热情讴歌英雄主义和的颂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
〖参考答案〗1.B 2.祭歌(或挽歌),爱国主义,激昂悲壮
国殇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叙和赞相结合的写法。
3、背诵这首诗,并能正确解释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
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介绍屈原及《楚辞》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首诗《国殇》。屈原,这个伟大的名字我们一定不陌生。
(1)谁能说说你了解的屈原?(什么时代的人?哪国人?有哪些作品?有关他的传说故事)
(2)自读注释①画出有关屈原的介绍,
(3)题解。《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用《十面埋伏》配乐。(教师范读时要富于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先自学前10句。
要求:认真看注释后,把重点词标在书上的空隙处,每标一句,都要自己试着串讲一句。
教师可对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如“车错毂兮短兵接”(车:战车,兵:兵器)等,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思考,逐步锻炼概括能力。)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把这部分内容串讲一下,让学生对这前10句诗有较为完整、全面、生动的印象。(可参考《教参》。)学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两句时,可结合已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一段《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让学生对照诗句学习,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对《吊古战场文》这段精彩的环境描写,使学生更体会到精练诗句中的丰富内蕴。
2、继续学习这首诗的11~18句。其方法可以和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相同。(自学,自己串讲,概括后8句主要内容。)在了解了这几句诗的内容后,教师可提 ……此处隐藏13968个字……>但是,毕竟敌我力量悬殊。楚国的将士渐渐力不能支了。“凌余阵兮躐余行”六句,描写了他们作最后的殊死格斗和壮烈牺牲的经过:战阵被冲乱了,行列被冲跨了,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为国家献身的时刻到了!楚国的将士们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一一这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术。尽管古代军事家孙子认为这种战术“末足恃也”(《孙子九地》),但楚国将士们此刻正是运用这一战术行动,来表示他们必死的决心。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则拼尽全力,擂响了最后的战鼓。这震天撼地的鼓声,向敌人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他们至死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但是,鼓声终于沉寂了,楚军将士的尸体横陈在广阔的原野上,他们全体为国捐躯了。
从“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束,为第二段,是作者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
“出不入”四句紧承上文,写出了作者对“严杀尽兮弃原野”的将士们无比沉痛的悼念:祖国的英雄们呵,你们一去不复返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里,你们安息了,永远地安息了!但是,这四句的感情色彩并不仅仅是沉痛。作者用“出不入”和“往不反”这两个同义重复的词组,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充游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二句写战死者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更加深了这种悲壮气氛。
诗的最后四句,作者怀着极大的敬意,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热血沸腾的颂扬。既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这最后四旬,是写实,也是祝祷;是对死者的颂扬,也是对生者的激励。全诗激昂慷慨、悲愤壮烈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这首先是由诗歌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决定的。
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新点。由于楚怀王、顷襄王父子的昏庸,焚国接连大败于强秦,丧城失地,牺牲惨重。《史记?楚世家》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但是,楚国人民是富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人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之所以会产生,就有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在内。惨重的牺牲并没有把他们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报仇雪恨的决心。这就是《国荡》这一悲壮祭歌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但更直接的原因,应归功于伟大诗人屈原自己所具有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自己就是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末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的爱国志士,因此他才能写出“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诗句。正因为屈原自已是一个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想到国家的利益、前途的人,因此《国殇》对那些牺牲了的将士才会是充满了敬意的颂扬,而不是凄凄惨惨的哀悼和悲悲切切的同情。试与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唐燕国公张说所写的《吊国疡文》相较:
见马血兮夜然,闻殇魂兮雨哭。君王按金鼓而气愤,抚珠铃而泪滋。横万里兮抽恨,吊群山而写悲……殪原野兮奈何?违君亲兮不见。于戏,何天命之奄忽,俾仁义之礼兵,为蛮夷之俘骨。
虽然张文钊也有“横万里”、“吊群山”等气象苍莽的词句,但作者只是用来形容“悲”、“恨”的深广无穷而已,决不能给人以鼓舞斗志的力量。至于梁简文帝萧纲的《祭战亡者文》曰:“降夫既旋,功臣又赏。班荷元勋,苏逢漏网。校尉霑荣,属国蒙奖。独念断魂,长毕灰壤。膏原染刃,委骨埋泉。徒闻身没,讵辩名传。”(《艺文矣聚》卷三十八)则只不过是悲叹身死国事而不蒙恩赏、声名不传而已,那就更不足道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殇》是一首悲壮的爱国主义的赞歌,是千年祭文之绝调!
这首祭歌之所以如此悲壮动人,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作者能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外部特征,用简练的笔触勾画出楚国将士的英雄形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操吴戈今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二句,一写生前,一写死后,均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楚国将士的勇武姿态和至死不屈的气概,增强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是本诗的又一成功之处。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外,我们再看“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二旬。“严杀尽兮弃原野”虽然景象很悲惨,但“天时坠兮威灵怒”一句使人想象此时战场上狂风怒吼,飞沙走石,好像天神在为楚军将士的壮烈牺牲而悲怆,而愤怒呼号。这就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接下去该“严杀尽兮弃原野”一句,感觉上就不是悲惨、不是恐怖,而是一种英勇献身的悲壮。
四、课外阅读
那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人民的美丽的传说,是真的么?——当你诞生的那个早晨伴随着你的第一声哭号播散出一片芳香,在你出生的院落的上空凝结着一朵彩云,那么,为什么,通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的是,在荒野中踽踽独行的身影?我们听到的是,充满痛苦和悲愤的歌声?为什么,在只能供你洗脚的浊流中,结,束了你的一生?是历史的悲剧,还是你的悲剧呢?你把荷叶裁成衣裳,你啜饮清露和菊霜,——在只膜拜权势的人群中谁欣赏你的高洁,你的清白?为了风雨中的祖国,你奉献出满腔赤诚,——在黑雾弥漫的朝廷里谁理解你的正直,你的忠贞?群鸦聒噪,而白鹤孤立,野草丛生,而香花凋零,你,纯真的诗人呵,决不肯唯唯诺诺,以保平安,在冷漠、诬陷、迫害交织成的罗网中,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苦谏、你呼号、你抗击狂风暴雨呵,吹打吧,炸雷急电呵,轰击吧,你慨然地面对,沉重的命运,你被投掷于大荒,披发抚剑,开始了无尽的漂流,独立在苍茫的暮色里,仰天长啸,穿行于荒草蓬蓬的湖畔低头苦吟,在你走过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流下了血迹,在你唱出的歌声中,每一句都掺和着泪痕,不是哀叹自己的流落,个人的安危、荣辱何所计使你痛苦的是,危急的祖国和受难的苍生你遥望被焚毁的故都,那熊熊的大火,也煎熬着你的心……
置身在阴暗的深渊中,你的灵魂飞跃出深谷,上下求索地翱翔,你叩问宇宙的奥秘,你寻求理想的乐土,你探索生活的真谛,你渴望照路的明灯……举目四望,茫茫大地哪里是归宿?栖隐山林吧,心已和山河一道破碎,哪有闲情去陪伴野鹤,欣赏浮云混迹江湖吗?世道浑浊,众人皆醉,苟活是比死更可悲的生你庄严地选择了你的道路像一颗流星陨落于,大海一声爆裂,一阵青烟,你在滚滚的江流中,熄灭了自己的生命,你去了,但未随波消逝悲剧的阴影,只是在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诗篇上,加重和烘托了色彩,你的忠言,没有被采用来拯救你的祖国你的正直、你的清白、你的坚贞你的火,一样的爱国热情,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滚滚的浊流,淹没不了你生命的火焰,一道眩目的霞光,从汨罗江上腾空而起,穿过漫漫的长空,永远在人民心中闪耀,在历史的波涛起伏的长河上划过多少纪念你的龙舟有多少旗幡,为你招魂,曾经多少次,我感慨万端地,低吟着你的诗篇,思索着你的,和无数古往的诗人的命运我坚信,历史的悲剧的大幕,是永远落下了,我珍惜,新时代歌者的幸福:,不是用苦难和悲愤哺育自己沐浴着辉煌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们自由地倾吐出,幸福,欢乐,而且满怀希望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