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31 13:28:00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3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4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表达,抒发情感,并结合板书,达到文情融合为一的效果。

课文开头说日月被两条恶龙吞吃了,天地间漆黑一片。为了给后面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了光明,人们的生活会怎样?因为学生都有过停电的感受,所以,大家的感想很多。有的说没有光明看不清前进的路,有的说没有了光明就不能做任何事,生活极其不便,还有的孩子联系日常生活,说没有了光明,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难以生存,忍受饥饿和寒冷,等等。通过交流,大家都深刻感受到了没有光明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了人们迫切救回日月的心。

后面的想象也较多,比如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他们有的说会遇到狂风暴雨,有的说会遇到猛兽,有的说会遇到寒冷和饥饿……说的有理有据。我又让学生边观 ……此处隐藏6406个字……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平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如《日月潭的传说》中,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习;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4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要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备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三四小节,这样,就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就得到了有效保证和落实。

在全面推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传说故事。这篇传说故事很生动,学生也很感兴趣,所以课文中几个地方只用轻轻几笔带过了的许多情节,学生读了以后往往会有文虽尽而意未穷的感觉,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维的余地。例如第八自然段:当大兴与水社跑到潭边,看见两条恶龙正在潭边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吐出吞进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当大兴与水社看到两条恶龙这样放肆在玩太阳和月亮时,他们心理会怎么想?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A:你们这俩个牲畜,只顾自己快乐,不顾黎民百姓的痛苦,我要杀了你们。生B:该死的恶龙,看我怎么收拾你们。生C:很会找乐子嘛,让我的金斧头和金剪刀陪你们乐吧。生D:大兴和水社看到两条恶龙会有点害怕,但当他们想到百姓和万物都在受苦,就又勇敢起来,就抡起金斧头和金剪刀。……又如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和水社历尽了什么千辛万苦?等等。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5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1、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在想象中创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2、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如果“领”的设计合理、优化,可以从根本上克服阅读教学支离破碎、鸡零狗碎的现象,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精神。

学生了解了课文懂得主要内容,对大尖哥和水社姐降伏恶龙,救出日月的过程已基本掌握,所以没必要再逐段(第3、4、5自然段)读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认为,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朗读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是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认为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请默读第3、4、5自然段,找出重点的词句来说说你的看法。”以此为“领”引导学生继续挖掘文本资源。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上还有欠缺;其次是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要努力改正。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