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学生思想的过度时期,这时的学生比较敏感、自我,为此,本学期,我计划通过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一门与各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它课程具有互补性。
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即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创造性的人格发展。
三、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智力的发展,更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四、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们依据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课程实施措施:
管理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刚刚起步,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因此,我想在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好课程,研究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和质量。
首先,统筹规划,制订出学校、年级、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计划。我们依据地方特色与时令、季节特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校级研究课题――学生“自我”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去设计一系列研究自己、研究同伴的问题,作为“短线”活动随时穿插于其中。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我们会不断适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其次,加强向社会、家长的宣传。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有关计划及安排。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第三、活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的评价必须采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学生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把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要求作为工作指导,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3、学习课题方案、计划的制定方法。
4、各小组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动。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学生自评
4、教师评价,整理各方面资料,写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3一、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 ……此处隐藏4299个字……
五、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2、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3、、适当降低活动内容的难度,既做到全面参与,又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4、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不易组织管理,且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活动的开展应以小组活动或集体外出为主,并争取家长协助。
5、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
一、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
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
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需要激情来支撑。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活动课老师应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试想,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自己无动于衷,没有激情,活动平平淡淡,索然无味,那学生怎么能受到感染呢?怎能不恹恹欲睡呢?又何谈课堂的高效呢?因此,教师只有用激情打造的切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学生的情感才会得到感染和升华,他们会把最大限度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效率会切实得到提高。
2、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本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
首先,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代替学生选题。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在初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可作一个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确立活动内容或课题。
其次,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教师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亲历亲为,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生怕孩子出错,或者害怕活动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因此常常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成果直接交给孩子。殊不知这样做,综合实践活动少了孩子的自主研究,课堂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不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还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因此,把研究的权利放给孩子,把实践的时间还给孩子,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高效局面。
3、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诸如设计和修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现场采访、搜集处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等,如果我们教师一味的放手弃之不顾,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做好的,学生的调查研究和探讨是不可能有效到位的。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适时的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把科学的方法导给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摸索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指导课,如《设计采访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课型,对学生的活动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活动不再是盲目的、低效的。在学生活动感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4、把展示的机会让给学生
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这个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学生写的日记、拍的照片、收集的实物、编写的报纸,布置的板报等等。教师要给足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蔬菜博览会》,《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会》等,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通过展示,我们让精彩于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秀出自己的别样的风采。学生品尝了成功的滋味,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5、把评价的空间留给学生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过程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评价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赏识教育,而不是专门给他找毛病的过程。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进民主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断进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